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淡水石斑鱼苗

53年毛主席游览蛇山因何事让罗瑞卿自责:我这个公安部长不称职

时间: 2024-12-26 15:33:58 作者:淡水石斑鱼苗

产品详情 PRODUCT DETAILS

  罗瑞卿是我国首任公安部长,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有着极其卓越的保卫工作才干,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担任了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并在长征途中,保卫党中央的首长。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不仅在本职工作上做出了辉煌的成绩,而毛主席外出视察时,他也会常伴左右,保护安全。

  北京和平解放,社会上依然存在动荡和复杂的局面,保卫新生的政权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经过中央协商同意,决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门,解决当时存在的很多问题,公安部长的人选,定在了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九兵团政委、太原前线总前委第一副书记罗瑞卿身上。

  1949年5月,罗瑞卿正准备率部队继续征战,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的来电:“请来中央一叙。”罗瑞卿不敢怠慢,于是几天后便赴北京,看中央首长有何工作安排。

  周恩来与罗瑞卿谈话时,告知要他出任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得知上级安排之后,立刻作出推辞,现在前线战场虽呈胜利之势,但是反动派依然在负隅顽抗,这一段时期,正是抗战的关键时期,罗瑞卿希望自己还能继续随军作战。

  罗瑞卿在推辞该工作之时,还举荐了一位自己看来更适合的人选:“我认为李克农出任更合适。”

  周恩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李克农也有李克农的事。”其时,中央决定取消原会部,新成立情报部门和公安部门,李克农将担任情报部门的工作岗位。虽然罗瑞卿任公安部长一职不大情愿,但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离别前,周恩来告诉他:“今晚毛主席要见你,你就不要说上前线的事情了。”

  当晚,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接待了罗瑞卿,一见面,毛主席便说:“听说你不愿意干公安部长,还要去打仗?现在要建立新的政权,新中国即将成立了,如果你们都不干,还想着去打仗,那行吗?”

  罗瑞卿仔细斟酌,战争终要结束,任何一个人都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公安与军队,都是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的,但不同的是,军队在战争时期上阵杀敌,如果和平年代,是备而不用的,但公安不一样,它牵扯着一方治安、人民群众的安全,尤其在当下这个动荡时期,还牵扯着社会的秩序稳定、纠正不良作风的使命。

  7月6日,罗瑞卿正式就任公安部长。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周恩来的相关指示,组建公安部门。他在会部门和华北局社会部门的人员基础上,抽调了数百名军队干部和知识青年加入,很快便组建起公安部门的雏形。10月15日,罗瑞卿亲自召开了第一次公安部门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和周恩来亲临参加,并作了重要指示,周恩来尖锐地指出:“军队与保卫部门是政权的主要的两个支柱,你们是国家安危,系于一半。”自此,罗瑞卿带领着公安部门的,开展了全国治安行政工作,确立了各项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方针,并协同有关部门,推行了一系列治安管理法规。

  罗瑞卿直言,人民警察同人民一样,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1952年8月,合肥一侦缉队员因没有买到戏票,便迁怒于售票人员,开演时又伙同其他人在戏院内占座抢座,同工作人员吵闹,并将剧团6人关押起来。这样滥用职权的行为让罗瑞卿知道了,他当即作出指示,将合肥市公安局副局长撤职处理,安徽省公安厅长、合肥市公安局长作检查。罗瑞卿的秉公办理,深刻打击了违法乱纪和旧警察制度中的不良作风。

  还有一次,罗瑞卿在听下属做工作汇报时,汇报人对于目前社会治安表示良好,只发生过丢自行车的小型案件、汽车撞小孩子的小事故。罗瑞卿见他不屑一顾的样子,当即作出严厉批评:一个工人用几年积蓄买的自行车丢了,算小事吗?孩子被撞伤,万一落下残疾,怎么办?汇报人员听后立刻端正了态度。

  罗瑞卿严于律己,在工作方面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离任时,他在欢送大会上发言:

  像公安机关这样的权力机关、专政机关,一定要有监督,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是国家法律的监督,第四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

  但是在1953年,罗瑞卿在陪同毛主席登蛇山期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罗瑞卿的内心感到一丝自责?

  毛主席时常去全国各地视察,也渴望走到群众之中去,他曾将与人民的关系,比作鱼儿与水的关系,走在人民群众的队伍里,毛主席就像一只快乐的鱼儿游进大海。

  1953年,毛主席探望了东湖疗养的病友,突然决定去蛇山看一看,他此番上山,算得上是故地重游,因为在1927年的春天,毛主席来武汉发动群众、组织革命武装时,曾踏上过蛇山,只是与那时候相比,现在的毛主席,可谓是“换了人间”,他已经当选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

  正值,是一年中踏青人数较多的时节,蛇山并不算高,因此从山顶到山脚,随处可见游览观光的人民群众。

  毛主席的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感受着长江江水滔滔,波澜壮阔,远处青山环绕,时隐时现,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广阔无边,宛如一幅画卷,此刻站在山上,仿佛置身其中,怡然自得。此处最有名的景观便是黄鹤楼,毛主席正潇洒地站在黄鹤楼西侧。

  毛主席收回眺望的目光,走向不远处的一位卖炸豆腐的老者面前,询问道:“生意还好吗?”老者听到问话,连忙有礼貌地回答“好”,老者没有认出毛主席,像询问寻常游客一样:“游山来了!”毛主席说:“对,上山来走一走!”

  在炸豆腐摊边站着两个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盯着毛主席看了许久,她好像认出了毛主席,但是有点不敢相信,迟疑片刻,才拉了拉同伴的手,用略带惊喜、又满腔疑问的口吻说:“毛主席!”话音刚落,同伴目光停驻,不禁大叫起来:“毛主席!”毛主席听到小姑娘的叫喊,立即送去温柔的目光,面带笑容,和蔼可亲。

  两个小姑娘激动不已,蹦蹦跳跳地跑到毛主席的身边,用她们的小手,拉住了毛主席的大手,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满足的神情,一左一右,依偎着毛主席,嘴边依旧开心地叫着:“毛主席!毛主席!”两个孩子的声音很快便传遍了整个蛇山,游客们听到,纷纷迅雷不及掩耳般地奔跑过来。

  人越来越多,转眼之间,毛主席身边,已经是里面一层,外面一层。不知何时,毛主席被两个小姑娘捧着的大手,让别人“抢走了”,游客们争先恐后地想与毛主席握手,一时之间,伸过来的手越来越多。

  大家看到毛主席实在太开心了,握着的手不想松开,有的人觉得握一只手难以表达对主席的爱戴,便“双手齐上”。有的人没有握到,又是着急,又是气恼,到后来,索性动用了“武力”,硬把握着毛主席手的群众连人带手拉开,并把其他人挤到后面,实现“取而代之”的目的,像是多年不见的战友一样,热情地摆动着手臂,毛主席的身体都被他们摇得晃动起来。

  毛主席在如此多人的“拥护”下,如果一旦有一个人摔倒,毛主席便会有危险,要知道现在站在山坡上,脚下路面不平整,极易发生意外事故,一旁的罗瑞卿和两名卫士自然心急如焚。卫士灵机一动,也学着群众那样,抢着握毛主席的手,好将他“解救”出来,一左一右地将毛主席的手和手臂揽在怀中,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人群宛如一股洪流,向毛主席奔腾而来,每个人都想亲眼看看毛主席,他们是那样开心,欢笑声不绝于耳,“毛主席”三个字此起彼伏,响彻蛇山。春游的人群,离毛主席远的想近一点,离毛主席近的想再近一点,一波接着一波,宛如脚下的江水,滔滔不绝。

  罗瑞卿挤到毛主席身边,说道:“主席,到黄鹤楼休息一会儿吧,等等再走!”毛主席自然明白罗瑞卿的意思,他完全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毛主席作出了否定的手势,抽出被卫士扶持的手,笑呵呵地面对群众。

  毛主席的想法和罗瑞卿的想法不一样。在毛主席看来,这么多群众从四面八方来看他,怎么能驳了大家的兴致?如果去黄鹤楼中“躲避”,那不就是脱离群众吗?

  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狠狠批评过卫士李银桥。那是中央机关进入到北京城时,为了首长们的安全起见,相关负责人不仅隔开了群众与车队之间的距离,而且士兵们还持枪,毛主席看到这一个情景后非常生气,保卫安全是对的,但脱离群众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们人,我们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离开了水,鱼就要渴死!”

  毛主席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我是主席,见不到群众还算什么主席?算什么领导?”

  毛主席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始终走在人民的队伍里,体察民情,实际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拒绝去黄鹤楼“休息”,坚持从原路下山,可是这么多人,热情难却,走下山去谈何容易呢!毛主席刚迈开一两步,就被人潮涌上来堵住了去路。

  罗瑞卿急中生智,将武擎天拉到毛主席的前面,二人站位一左一右,配合默契地做起了“开路先锋”。他们二人都有着长长的臂展,同时用背抵住侧面的群众,就这样,形成了一条通道,毛主席可以缓慢前行,其余工作人员均站在了毛主席的左右两侧和后方,构成一个严实的包围圈。整个队伍,宛如一叶小舟,在人海中前行。

  在拥挤的人潮中,罗瑞卿和武擎天忙活得满头大汗。罗瑞卿额头上汗珠滚滚,忙解开衣衫;武擎天也敞开外衣,露出粗壮的手臂,二人均眉头紧锁,一边开路,一边呼喊:“们热爱毛主席,请不要挤!”“请让开一点路,让毛主席走过去!”

  毛主席这时候也发现,如果自己再向群众微笑示意,或者抬手表示感谢,必然会促进刺激到大家的热情,在拥挤之中,如果老人、妇女或者孩子,因为力气小被挤到,进而发生踩伤事件,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后果,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开路”的罗瑞卿和武擎天身上。假如没有他二人,下山委实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

  在罗瑞卿与武擎天的呐喊组织下,前面的群众开始倒退着走,两侧的群众开始侧着走,让出一条道路,毛主席也终于能够阔步而行,但是大家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毛主席。但是也不乏一些身在后排的人,始终没有见到毛主席,更没有与他握手,这时又向前挤了挤,打破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平衡。

  每一次的拥挤,都会让毛主席停下脚步,而罗瑞卿便需要使出更大的力气,与“人流”抗衡,期间,他的脚不知被踩了多少次,他的鞋子不知被踩掉多少次。毛主席一行人,就这样千难万难地走下山,走到江岸的码头,一行人上了船。罗瑞卿如释重负,不停地擦拭额头的汗水,脸上涌现出久违的笑容。

  蛇山脚下的人民群众,依旧盛情不减,他们欢呼着,雀跃着,一个个看上去是那么开心,一双双手汇聚在一起,宛如“千手观音”。毛主席也面带笑容,挥舞起手臂,与岸边的人们作别。

  跟随毛主席此行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后来回忆:孩童时,我曾看到过“千手千眼观音”,觉得奇怪,怎么竟能长那么多的手,那么多的眼?年长了一些,但也不能理解这个“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此刻,当我站在摆船上,看到这座人山,看到这位“巨人”挥起手臂时,我明白了,“千手千眼观音”这个艺术形象,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这个形象是群众集体的化身!而我所看到的“巨人”,不是比“千手千眼观音”更大,手更多,眼更多,更具有智慧吗?“”三个字正在塑造着这个巨人。

  一行人回到驻地,众人心情尚不能平静,谁都没见过人民群众这样壮观、热烈的场面。陈毅说:“毛主席这次突袭蛇山都无准备,只是差一点下不了黄鹤楼啊!”毛主席的出行确实没有准备,其一,登蛇山前并没太多布置警卫力量,其二,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四下里还散布着许多的眼线,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想到,毛主席会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登上蛇山。

  作为公安部长的罗瑞卿,此行算是出了大力了,但是想起在山上发生的一幕,确实有太多的安全风险隐患,如果稍微发生一点差池,后果实在不堪设想。罗瑞卿的情绪并未完全稳定,他略带自责地说:“好险啊!万一毛主席出一点差错,我这个公安部长怎么向党、向国家、向人民交代啊!”字里行间,似乎在表达着担任公安部长的职责,没有事先想到有几率发生的状况、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对待工作的“不称职”。

  虽然有始料未及的意外,但是通过这次蛇山之行,充分看到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中国建立的新中国,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深受拥护。

  1956年6月,毛主席又故地重游,俯瞰长江水,写下那首波澜壮阔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便有在1953年时所见宏图: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主席始终走在人民群众之中,时刻为人民着想,他用他的言行,体现出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实际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因此,毛主席的伟大光辉永远地根植在人民心中,受到百姓的爱戴,受到百姓的拥护,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