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月5日,蒋军出动3个团约3000军力向驻扎在浙江省泰顺县峰文村的前进师扑来。粟裕和刘英研讨后决议在此决战,但对局势存在误判,未料到刘建绪的第4路军上万人马已在邻近。战争中,敌军援兵不断赶到,尽管粟裕指挥部队占有有利地势进行反抗,但终究因敌众我寡,于2月8日下午命令撤离。此役赤军丢失较大,战后部队被逼兵分四路举动。
1946年,在海安攻坚战争中,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与粤军作战,因为对敌军的防护工事和火力强度估计不足,加之本身攻坚手法和配备相对有限,通过剧烈战争,未能到达预期的作战作用,终究被逼撤出战争。
1947年7月,孟良崮战争后华野进行“七月分兵”,粟裕指挥部队对南麻的胡琏部建议进攻。但胡琏使用当地的有利地势构筑了巩固的堡垒防护系统,加上旱季气候影响,华野部队在进攻中遇到很大困难,久攻不下,本身伤亡较大,终究未能霸占南麻。
1947年7月,在南麻攻坚失利后不久,粟裕又指挥部队对临朐之敌建议进犯。相同因为对敌军的防护状况了解不行充沛,以及气候等要素的影响,华野部队在战争中遭受波折,未能完成预期方针,被逼中止进攻并撤出战争。
1947年9月,粟裕指挥华野部队在土山集与胡琏部再次交兵。胡琏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防护愈加紧密,粟裕虽集中军力进攻,但未能打破敌军防地,本身伤亡较大,终究未能获得战争的成功。
1947年末,粟裕指挥华野、陈赓所部在河南确山对杨干才20军进行攻坚作战。因为情报失准,对敌军的军力布置和声援状况把握不精确,在战争中遭到敌18军、14军的里应外合,通过两日激战未克,自动撤走。
1948年7月,豫东战争第二阶段,粟裕指挥部队对黄百韬兵团进行围歼。但因为邱清泉、胡琏、刘汝明3大兵团敏捷迫近,粟裕为防止堕入敌军围住,终究只歼敌3个团,未能完成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