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清波映天色,青山深处鱼儿跃。11月5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小河名优水产繁育基地,棕黄的鳜鱼三五成群地在水中畅游,宛如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这是鄂西北初次展开鳜鱼苗本土化人工繁育,成功打破了协作饲料人工驯化的产品鳜鱼饲养技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黄永涛说,鳜鱼在圈内出了名的难养,难在食性很“倔”,仅吃新鲜的鱼虾,拒食人工饲料。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霸占饲养难题,郧西县与湖北水产科学研究所协作,成功打破协作饲料代替活饵驯化饲养鳜鱼技能,将鳜鱼驯饲成功率进步至80%以上,驯化周期缩短至21天,科技成果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郧西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心水源区,全县森林覆盖率62.47%,空气质量优良率94.2%,24个跨界断面水质优良率100%。依托天然资源优势,该县建成亲本孵化基地2000平方米,水产繁育基地100亩,翘嘴鲌、鳜鱼、鲟鱼等种苗,年繁育才能可达60亿尾。
生态养鱼,以“智”兴渔。在该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业饲养基地,该基地负责人邓志松正在经过手机APP随时检查渔业基地实时画面,精准监控各个鱼池水质参数,“鱼池水温25度,pH值7.3,溶氧量5毫克/升……”邓志松说,可以精确的经过需求完生长途投饵、补水、控温、增氧。
“有了这个智能渠道,咱们不论在哪儿都能监测渔场水质数据和鱼儿生长状况,有问题还能及时讨教省里的专家教授,养鱼的底气更足了!”邓志松指着监控大屏信心十足地说道,现在正是鱼儿生长的黄金期,一部手机就能做好精细化办理。
数智渔业办理渠道已在该县六郎乡、河夹镇、土门镇等要点设备渔业基地运用,运用物联网和5G技能,让渔业饲养数值实时掌控。该县还把渔业与小流域归纳管理、支沟管理、和美村庄建造相结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高标准建造陆基圆形鱼池等设备500余个,将尾水处理后循环运用,鱼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完成“静水”池塘“活水”养鱼。
向水求财,向天“借”光。在土门镇上坪村生态渔业饲养基地大棚上,一排排规整的太阳能光伏板将缕缕阳光转化为电能,完成了“渔光互补”。“棚下养鱼、棚上发电,光伏发电既可为渔业生产供给绿色动力动力,充裕电力又可上网出售。”该生态渔业饲养基地负责人刘彬彬介绍,1000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54万度。
郧西县经过立异“新动力与设备渔业”交融开展形式,不断推进生态饲养基地向数字化、专业化、才智化、低碳化开展。现在已在设备渔业基地上装置光伏板3000多平方米、装机20兆瓦,年供给绿色电能2200万度,削减二氧化碳排放2万吨。
近年来,郧西县打造集生态饲养、工业研制、休闲文旅、品牌营销于一体的数智化渔业全工业链系统,建成亲本孵化、种苗繁育、种苗培养、生态饲养及冰鲜加工“四大基地”。到现在,全县开展大水面渔业饲养3.2万亩,设备渔业37万立方米,渔业年归纳产量15余亿元。(邹景根、陈国东)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