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习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并将人文经济提到“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之高度。自2022年年底以来,广东省以头号力度、头号干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或“头号工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强调“百千万工程”不仅是一项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还是动力增强工程和价值实现工程。2025年,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及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交汇的重要节点,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站在即将迈入千亿街道的新起点上,提出以人文经济为牵引,探索高水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桂城路径,致力于打造人文经济的基层样本,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人文经济的理解,可说众说纷纭,当下理论界和官方亦无定论。但是如下几点,应该可作为理解的要点。
一是人文经济在学术上应是基础性的理论经济学范畴。当下,西方主流经济学依赖科学主义方法,以效率为核心、理性为前提假设,运用数学工具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精密化分析和阐释,忽略了本体性的人文价值。有学者称之为“物的经济学”,并对其的“货物崇拜”进行反思、批判,提出人文经济学,以数理逻辑与人文逻辑交融共进为研究范式,强调理解人类经济行为要有人文认知,推动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情感力量、道德力量和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结构的把握与内在理解,如卡萨格兰德的《人文经济学——范式、系统和动力》、麦克洛斯基的《理想的经济学》。
二是人文经济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应是战略性的顶层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已是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习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文经济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依归,突出了人民的本体性价值,要求聚焦从“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理解人文经济应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城市文明向人文变迁等顶层维度去理解。
一是避免等同于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和民间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经济是人文经济的重要一环。如前所述,其内涵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要避免将人文经济学视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类别即文化经济、文化产业,不能将人文经济简单等同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双向交融的经济。人文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目的之重塑,以人文终极关怀为牵引和依归,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避免将人文经济仅仅指向民间传统文化,简单地不顾一切代价盲目挖掘、还原民间传统文化,忽视现代文明,脱钩、屏蔽世界先进文明,为传统而传统,忽视改革创新精神、创客精神、工匠精神等。
二是避免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发展人文经济。“越人文,越有血有肉,越丰富多彩”。不一样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人文经济。以佛山南海桂城为例,其发展人文经济的场景基础立足于“湾区极点城市中心区”和即将迈入千亿街道的底色,依托佛山作为湾区极点城市之一、省级经济中心城市、岭南广府文化大本营之禀赋,以及佛山正在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作为广东省第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地区、广东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不断求索人文为导向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诉求。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属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规划范围,是佛山市的中心城区,全国镇街500强排名第四位,被坊间称为“湾区超级街道”、“珠江西岸第一街道”,有“公园城市、教育强镇、人才乐园”等三张名片,有很好发展人文经济的禀赋条件。
一是产业底色。2024年,桂城GDP944亿,实现税收136.7亿元,连续六年保持佛山市32个镇街首位,拥有“亿元楼”26栋、400多家总部企业。二是人才底色。“人才乐园”是桂城的城市名片之一,拥有高层次人才3300多名,占据南海区半壁江山,居全市首位。三是科创底色,拥有季华实验室(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等高级平台,高新技术企业700多家。四是文化底色。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明朝太师梁储、状元伦文叙等,叠窖、珠宝玉器等民间传统文化与电竞、新演艺和水经济等青年新文化交融并蓄。佛山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占2个即玉器、电竞文创。五是平台底色,拥有广东金融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千灯湖创投小镇等。
一是城市风貌丰富多样。高标准建设以南国水乡+都会会客厅的千灯湖公园,打造特色打卡空间,如建设叠滘圩等20个粤潮美学空间。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以湖兴城、环湖兴业”,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十大城乡融合示范片区占三即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区。三是交通区位。15分钟车程到广州南站及佛山西站,29分钟到深圳北、45分钟到珠海拱北、46分钟到香港西九龙,1小时通达湾区各大城市,已建、在建和规划的轨道超100公里。四是获评全国唯一“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公园城市典范”,建成公园超200个,2个公园/km²。
一是打造人才乐园。高层次人才占全区半壁江山,推出全省首个镇街版人才卡,开展广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首批综合试点建设。二是建设教育强镇。广东省唯一的镇级教育改革示范区,1所学校/km²,获评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其中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2个、市级2个、区级1个。三是推进医养一体化。将中医诊疗纳入社卫体系,推进“医院—社卫中心—社区”三位一体,统筹20个社卫站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桂投+桂城社卫开发运营医养产业模式。四是优化公共文化事业。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共计6万多㎡ ,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智慧图书馆45个社区全覆盖。五是完善慈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出“医生+社工”精神障碍患者关爱救助服务,实施“机构、机制、基金、基地”“关爱桂城工程”。
还有,“以人为本”的多元治理底色。从五级“创熟”治理模式(“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街坊志愿互助会—物业公司—各线特色志愿服务队”),到家门口“微治理”(“楼长-巷长-街长”三长制),再到新老市民融合的街坊志愿互助会、“楼道茶话会”等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桂城虽然即将挺进千亿,但是存在不少发展问题,如亩产效率有待提升,并且土地开发强度大,城乡交杂;制造业集约发展不足,制造业税收占比仅6%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仅14%,对房地产依赖需加快摆脱,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总部经济中属于批发零售业占比过高。
近来,佛山号召要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南海提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桂城作为万亿佛山中部强核的关键一环、南海的长子,落实上位部署借势而进,把握发展脉搏顺势而为,凝聚力量乘势而上,破除现实问题造势而起,如何破局?成为桂城落实“百千万工程”,以及“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大命题。
一是即将挺进“千亿”的桂城,未来将如何久久为功推进高水平发展?在新起点上应有新思路,创造“示范价值”。桂城挺进千亿镇街只是阶段,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未来怎么来实现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用新思路。当经济达到一定体量后,应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精神层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赢。
二是“黄金内湾”机遇下的桂城,如何逐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新机遇面前应有新动力,提升“城市价值”。桂城作为南海唯一被纳入“黄金内湾”的镇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佛山的城市中心区、南海的“长子”,既是地位,也是责任。在第一增长曲线的边际效益递减之下,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桂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价值的不二选择,这不但要有物质动力,而且要有内驱性的精神动力。
三是桂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人与城的关系怎么样回答?在新逻辑上应用新模式,夯实“人本价值”。桂城历任班子坚守“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作为蓝图底色,叙述着人与城在不同阶段的关系,不断思考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人是一切价值的起点和终点,以人的全方位需求为前行方向,不断厘清人和城的关系和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必然要有人和城市相向奔赴的发展新模式。
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物理的规模和经济,更在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气质和人文关怀。桂城是“行政建制+经济发展权+一级独立财税分配权”的基层街道,探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路径的自主性相对较大、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强。
一是从人文角度思考、探索、重构人与城市的关系,坚持党建引领,强调政治首位性,编制发布《人文桂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行动方案》,打造人文经济发展基层样板。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发展目的性,将人视为一切价值的起点和终点,以人的全方位需求为前行方向,不断思索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持续实践人和城的亲密关系。
三是以人文力量推动发展思路之变、发展动力之变、发展模式之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人的动力性和活力性,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双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满足人需求的多样性,以人文视角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进阶,围绕人的全方位需求,通过人文润城、人产、人文惠民、人文善治,增强人的归属感、价值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行动,永远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无行动,不战略”。桂城在明晰了人文经济的发展思路后,迅速将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润城、强产、惠民、善治”四大核心任务,制定了落地的路线图,全面增强人的归属感、价值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构筑起了人文桂城的“四梁八柱”。
一是人产,提升价值感,增强桂城的人文厚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桂城已在人工智能、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科创产业方面全方位发力,将构建“聪明的大脑”+“强大的腰部”+“飞奔的双腿”+“腾飞的翅膀”的产业生态。AI是“聪明的大脑”。目前桂城正在建设全国首个镇街级自主建设的1000P算力中心,发起国内首个镇街级人工智能投资基金,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合作构建AI应用生态,全力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创新高地。总部经济是“强大的腰部”,桂城是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有400多家总部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是“飞奔的双腿”,坚持“双业融合”“两条腿走路”。“腾飞的翅膀”是科学技术创新,将基层有限力量聚焦应用市场创新,加快科创成果转化。
二是人文润城,提升归属感,增强桂城的人文浓度。桂城反思“千城一面”,求索“一城千面”,从侧重钢筋水泥物理堆砌的城市森林转向更强调人的观感体验、城市美学、肌理雕琢和社群运营,全方面提升功能价值+美学价值的岭南人文城市品位;精雕细琢,从“大拆大建”向“绣花功夫”转变,从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到LOD(生活导向开发)的价值重构,持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品质;从差异包容、城市运营、价值重构和全民参与四个维度做全面升级,持续优化城市功能,近者悦、远者来,增强人的归属感。
三是人文惠民,提升获得感,增强桂城的人文温度。桂城街道秉持公平、共享的人文理念,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积极推动从幼有所托到幼有善育、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等转变,并且提升青有乐活、弱有众扶的民生关怀品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桂城将升级之前托底式民生服务,加持用户思维,强调以人文延伸民生广度、深度,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民生关怀,强化城市文明的获得感,让民生工程不再仅仅是“交作业”,而是打造真正走心的人人悦享公共服务事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事业的全面升级,增强桂城的人文温度。
四是人文善治,提升安全感,增强桂城的人文力度。桂城不断的提高人民城市气质,强化法治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从过去侧重政府主导的单一管理、刚性管理转向更加关注多元主体的城市治理价值,更强调柔性治理与共治共享,如小区矛盾秒调解、志愿者+社区联动,让外来就业人口幸福融入。注重培育社会各界共同的城市家园精神价值观,深入推动以“全域创熟”,在潜移默化中一直更新市民自身的治理认知和能力,让市民不再是城市治理的被动接受者,吸纳更多基层治理的同路人,积极弘扬慈善文化,以“小善举”传递“大温暖”,激发居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桂城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体。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城乡中心、自贸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法学副研究员、经济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