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洋县八里关镇龙溪村的陈宏愿完成了40多年的脱贫“宏愿”

时间: 2024-10-24 02:39:36 作者:产品展示

产品详情 PRODUCT DETAILS

  陈宏愿和妻子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洋县人,他们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市云阳县。40多年前,陈宏愿的妹妹远嫁到洋县,偶尔一次到妹夫家省亲,陈宏愿发现洋县山明水秀、盛产水稻,比较其时因为干旱,动辄就收不到庄稼的老家云阳县,这里是个好地方。怀着对美好日子的神往,陈宏愿带着妻子、3岁的大女儿和不到1岁的小女儿移居洋县,在秦岭内地的八里关镇龙溪村久居下来。

  刚到龙溪村的几年里,陈宏愿一家吃了许多苦,住的是茅草房,从生产队借的粮食吃完后,要跑到10多公里外的姚家沟和东沟借玉米和谷子。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养家糊口,陈宏愿白日在生产队干活,晚上打着手电筒上山砍棒槌、拾板栗卖钱。后来,陈宏愿家慢慢地有了8亩犁地,还养了2头猪,修了3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告别了岌岌可危的茅草房。

  日子略微有点起色后,家里接连添了3个女儿。5个女儿逐渐长大,陈宏愿和妻子却因为疲劳过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13年,63岁的陈宏愿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握着村干部的手焦虑地说:“我和老伴单独日子,我有冠心病要长时间吃药,这样的苦日子啥时是个头啊?”

  帮扶干部龚志富为了振奋陈宏愿的精气神,三天两头就往他家跑,和他拉家常,鼓舞他经过开展种饲养业脱贫增收。在龚志富的鼓舞下,原本只要1箱土蜂的陈宏愿逐渐扩展土蜂饲养规划,还引入元胡栽培。到2016年,陈宏愿家共有15箱土蜂、4头猪和3亩元胡,人均纯收入到达3290元,顺畅脱贫摘帽。

  穷帽摘掉后,各项优惠政策却没有摘。“开展工业有补助,治病吃药有报销,我和老伴每年还能领到2500多元的养老金。但咱不能一向靠政府。”尽管陈宏愿和妻子都68岁了,但论开展工业的决计和本事,村里许多年青小伙都比不上。上一年,陈宏愿养了20箱土蜂、20只鸡、5头猪,种了3亩元胡。喂猪挣了11000多元,卖蜂蜜挣了4800元,元胡卖了5000多元。“宏愿家日子跳过越兴旺,我要向他学习工业致富的身手。”同组贫困户华如彦说道。

  上一年冬季,在帮扶干部的主张下,陈宏愿在元胡地旁挖了一个2分田的小鱼塘,从西乡县拉来1000多尾草鱼鱼苗,开端开展草鱼饲养。“按8元一斤的市场价算,今年冬季我家的草鱼能够卖2万多元。”陈宏愿把致富“金算盘”敲得嘣嘣响。(苏湘栋 张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