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浙江台州网友在社会化媒体求助,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猎奇这条鱼能不能吃,并附上了一张图片。
依据这张图片显现,被钓上来的应该是一条黑鲷鱼,背鳍结尾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
除了这些戏弄,也有评论称“这应该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讨所的项目,研讨黑鲷鱼的,标志放流项意图鱼。”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讨所该研讨项目组的负责人徐主任和记者说:“(这条鱼)是咱们增殖放流时投进的鱼苗,咱们假如捕捉到,能够终究靠标签上的电话联络咱们。”
近些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讨所每年会进行大规模的鱼苗增殖放流。在放流的鱼苗上进行符号,首要有三个意图:
第一个能了解它的成长状况,从放流到捕捉上来时,经过了多久时刻,长了多少体重; 第二个看它的洄游道路,比如说在舟山海域放的,一段时刻后可能在温州那儿捕到了,阐明它是往偏西南方向移动; 最终是看回捕的数量,核算有多少鱼被什么网具所捕捉,核算回捕率。
徐主任说,假如咱们钓到或捕捉到标志鱼,在与他们联络后,能够把鱼装进塑料袋,先冻在冰箱里,再用一张小纸条记下捕捉时刻、地址和东西,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领鱼,“咱们也会适当地奖赏,首要原则是不让捕捉者吃亏。”
据介绍,这位网友钓到的这条黑鲷鱼,是十月初才放流的,“咱们有好几个项目在放,大约放了几万尾。”后续进行回捕统计时,研讨所需求凭借大众的力气,才干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到现在,研讨所现已接到了一两百个电话,为他们供给了捕捉信息。
不过,徐主任也提示警醒咱们,研讨的意图是了解在正常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到底有多少鱼会被捕捉,请咱们别为了奖赏,特意去捕捉,这样便失去了研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