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日报报导:王川阳,25岁,一个一般的海岛兵士,也是一名曾留学英国的海归硕士。
在海防线上,他用爱的旋律演绎出无悔芳华,让“王川阳现象”成为一首感动很多青年的勉励之歌。
2007年,王川阳考入东北财经大学,3年后,通过雅考虑试,被校园引荐到英国萨里大学攻读酒店办理硕士学位。
在大英博物馆,王川阳看到我国国宝陈设在异国展台,心一下就被揪了起来:“我看到的,是我国的耻辱史!”
结业前夕,王川阳下了回国从军的决计:“爱家就要爱国家,我的爷爷、父亲、姑姑都当过兵,从军报国,既是为祖国尽责,也是为老一辈尽孝。”
2012年12月,王川阳走进兵营,成为某要塞区海防团海防连的一名兵士。
在班长郑奎鹏眼里,这个硕士新兵很心爱:装备越野累得腿疼,要扶着楼梯上下楼,睡觉说梦话还喊“腿疼”,可第二天长距离跑仍坚持绑上沙袋、多背几把模仿步枪;为了练好手雷投准,整天兜里揣着一颗半斤重的模仿手雷,跑步时就拿手掂着,连放哨也悄悄掏出来领会抛掷动作……
入伍不到3个月,王川阳就取得新兵交锋单杠、行列、战术等10项课目榜首,被要塞区评为新训标兵,获嘉奖一次。
本年6月,王川阳又作为仅有的列兵,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团队参与要塞区特战尖子交锋。
从戎时刻不长的王川阳,用加倍的吃苦来补偿自己的短板。集训中,王川阳脚上的作战靴磨得鞋面发白,两次由于鞋跟被磨平换了鞋底,乃至让一名评委置疑他的鞋是为了减轻分量而通过特别处理的。
这次交锋,王川阳在60多名特战尖子中锋芒毕露,夺得6个课目中的一金、一铜,综合排名第七。
白皙的脸晒得黑黝黝,细嫩的手练得硬邦邦。“有多少汗水,就会有多少收成。”王川阳执着地用血汗充分着自己的芳华,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一入伍就留下了一串传奇般的脚印,而王川阳更多看到的却是自己的缺乏。勤于学习、长于考虑、勇于创新,更使王川阳渐渐的进步。重装奔袭,他依据力学原理,测验改挂枪为持枪;20公里越野,他分红10个小段,坚持每段逾越一个方针;手枪射击,他依据专家教导,选用尽量延伸瞄准基线等办法,使练习成果很快得到进步。
前不久,在大连市中山区预征青年座谈会上,王川阳叙述从军阅历,使13名大学生当场签下从军意向书。
现在,王川阳回国从军、吃苦精武的阅历已被官兵们称为“王川阳现象”,他在政工网上发布的450余条勉励微博,已被转发2.4万余条,谈论1.16万余条,粉丝达6300余人。
虽然已成为军中“明星”,可在练习场上,王川阳仍穿戴那双就没有鞋跟的作战靴,挂着海风也吹不干的汗水,拼命地破着自己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