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后,水产市场行情出现显著变化,特种鱼价格趋势跌宕起伏,呈现出 “几家欢喜几家愁” 的局面。这一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也对养殖户的收益和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颡鱼价格近期持续攀升,各主产区价格较上周每斤上涨 1 元多。在需求端,随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其价格稳步增长。湖州地区因去年价格较高,存塘量少,且养殖户担心越冬病鱼问题,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持观望态度,没再次出现扎堆出鱼的现象,逐步推动了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广东佛山 4 两头黄颡鱼收购价为 14 元 / 斤,5 两头的价格在 14.8 - 15.2 元 / 斤;浙江湖州 4.5 两头的黄颡鱼收购价高达 16 元 / 斤。养殖户们对价格的持续上涨满怀期待,惜售情绪浓厚,都盼望着价格能再创新高。这种价格持续上涨虽然给养殖户带来了潜在的高收益,但也考验着他们的市场判断能力,如果市场行情报价在未来出现反转,养殖户可能面临收益受损的风险。
与黄颡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鱼,其价格一跌再跌,养殖户叫苦不迭。工厂库存饱和以及温棚鱼的冲击,使得黑鱼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走低。在广东地区,条形好的中鱼售价也很难达到 6 元,2 斤以上的统货价格不超过 7 元。广东佛山地区 1.3 斤起发货价为 6.1 元 / 斤,1 - 2 斤的中鱼发货价仅 5.6 元 / 斤;浙江湖州地区广东杂交鱼价格相比来说较高,但也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短期内,黑鱼价格预计难有起色,大概率延续下跌或低位震荡走势。对于养殖户而言,黑鱼价格的下跌意味着养殖收益的大幅缩水,部分养殖户可能面临亏损,这也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养殖策略,考虑调整养殖品种或规模。
鳜鱼市场开局价格表现欠佳,但近期有所回升。广东地区鳜鱼价格与上周相比上涨 1 - 1.5 元左右,别的地方稳中微涨。不过,不一样的地区养殖户的心态出现分化。广东地区养殖户对鳜鱼后期市场行情较为乐观,这得益于当地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流通渠道。而安徽、江西等地的养殖户,尽管鱼价有所上涨,但因当地市场需求疲软、流通效率不高,对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仍持悲观态度。从各地具体价格来看,广东地区最好规格的鱼仔鳜价格为 23 元 / 斤,饲料鳜价格在 21 - 22 元 / 斤;江苏、安徽标鱼价格均为 24.5 元 / 斤。鳜鱼价格受规格、卖相等因素影响较大,养殖户在养殖和销售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加州鲈市场流通量已基本恢复稳定,塘口收购价格比上周上涨了 5 毛到 1 块。由于去年放苗量减少,各地达标鱼存塘量不多。湖北地区现阶段流通量较低,本地供应的加州鲈数量有限,市场货源主要依赖广东及江浙地区。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广东佛山地区加强了水产安全管控,养殖户出货时需准备《检测合格报告》与《承诺达标合格证》等材料,以确定保证产品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目前,广东佛山 8 两起的加州鲈价格在 13.8 元 / 斤左右;四川成都 9 两起价格为 15.5 元 / 斤。这一价格上涨趋势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也增加了养殖和销售成本,对养殖户的规范化养殖提出了更高要求。
鮰鱼市场今年总体向好,然而,2024 年整体缺苗,导致苗价持续上涨。目前,湖北、河南等地鮰鱼苗价格已涨到 12 元多。由于当前鱼价尚可,找苗的养殖户增多,苗价后续仍有上升空间。但专业的人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抢购高价苗,以免承担过高风险。随着存塘的达标鱼逐渐被消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鮰鱼后期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广东地区 1.5 - 3 斤鮰鱼收购价格在 7.1 元 / 斤左右,江苏扬州、河南郑州等地的鮰鱼价格也因规格不同有所差异。鮰鱼市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养殖户需要在把握市场行情报价走势的同时,合理控制养殖成本,确保养殖效益。
特种鱼市场行情报价的剧烈波动,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养殖规模变化、政策管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养殖户在面对价格波动时,需要重视市场动态,科学调整养殖策略,合理控制成本和风险。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引导和服务,推动特种鱼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养殖户的利益,稳定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