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罗氏沼虾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蒸蒸日上。”7月27日,在江门这片罗氏沼虾养殖热土,南方农村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正于首届中国罗氏沼虾高端品牌论坛上,向深耕罗氏沼虾产业的专家、企业、养户发出呼吁,希望汇聚行业内各方智慧与力量,携手探索发展共识,以期构建一个既健康又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引领罗氏沼虾行业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时代。
继南美白对虾养殖后,罗氏沼虾已成为目前养虾户所选择的“新宠”品种。历经近50年的沉浮及崛起,目前全国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在60万亩左右,主要市场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养殖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以广东高要为代表的轮叶黑藻+温棚模式,以江苏高邮和浙江嘉兴为代表的温棚标粗+大塘养成模式或全程温棚模式。而随着多种新模式的推广与发展,罗虾这股凤还吹到了陕西、西藏、新疆等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罗氏沼虾养殖个体。
本次大会以“水产新势力 行业新领袖”为主题,汇集了王牌水产养殖专家、养殖高手、罗氏沼虾全产业链企业代表以及优秀经销商代表等超600人,从种苗、病害、养殖技术、饲料等环节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沟通交流平台,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养殖大户、企业齐聚,探讨养殖最新方向。中国罗氏沼虾产业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养殖技术和模式上仍有提升空间,亟需推广更加科学、环保、高效益的养殖方法。本次大会增设养殖模式创新研讨会,集中产业智慧,探寻罗先进养殖观念与模式,引导行业升级转型,从源头上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打造苗、料、动保等全产业链对接,助推产业升级。当前,全国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约60万亩,饲料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此外,全国罗氏沼虾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未来更有望成为超500亿元的大产业,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信号。本次大会也是罗氏沼虾产业链的展示会,汇集种苗、饲料、养殖、流通等全产业链资源,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泰缘、渔美康、恒兴、民昕、铭治等企业为产业痛点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
产业风云榜评选,树立行业“楷模”。大会评选出年度虾料新势力、年度高端饲料产品、年度种虾领军品牌、“茜草罗虾”生态养殖示范镇、年度技术服务商、年度动保优选品牌、年度养虾智能化设备品牌、养虾致富带头人、养虾高手。为行业树标杆,以更专业的角度审视罗虾行业,凝聚行业的新思考、新见解,挖掘行业的新成果、新趋势。
随着本土化养殖规模的在各地逐步成形,罗氏沼虾新质生产力也将一一诞生。此外,产业链各环节竞相发展,更为未来产业的孕育孵化打造重要增长极。眼下,全国罗氏沼虾产业正换道跑、加速跑、冲刺跑,可见罗氏沼虾养殖大有可为。
“我国罗氏沼虾年亩产量迈入千斤新阶段。”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何建国在会议中公布出最新的研究结果,他表示,水泡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其病原体弗氏柠檬酸杆菌广泛地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属于生态紊乱性疾病。经过试验验证,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中草药五倍子和五味子高度敏感。除此之外,治标还需治本,最终还需要对水质进行相对有效调控。
“先种草再养虾,就是我们所要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值得大力推广。”针对养虾业的现有难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海发在致辞中提出建议:一是夯实种业基础,提升苗种质量。二是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搭建起更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更顺畅。
“从种苗繁育到成虾养殖,从饲料供应到病害防控,再到产品加工与销售,罗氏沼虾产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南方农村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正对产业寄予厚望,他强调,随着花了钱的人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稻虾共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也得到了推广和实践,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罗氏沼虾人工繁育技术虽有突破,但育苗技术仍不稳定,水质调控、抗逆性选育等存短板。除此以外,大型苗企供苗有限,小型苗场质量不稳,导致优质种苗稀缺,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此外,还需加强研发技术,提升育苗稳定性和种苗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罗氏沼虾生产国,占比54.8%。”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海琪表示,广东、江苏、浙江是我国罗氏沼虾主产区,三地总产量占比90%以上,其中,浙江湖州是全国罗氏沼虾种苗基地,育苗企业近100家。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同步性强等特点,每亩可增产117.5-132.5公斤,增效1600-2000元。
“本土化育苗成功≠本土化规模化繁育。”关于广东本土化育苗,国家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易少奎表示,具备良种是本土化育苗的首要核心要素,因此,新种质创制与良种引进需同步进行。其次,稳定生产是发展关键。当前,珠三角部分地区的育苗场已初步建成,眼前要做的事便是品牌建设了。
“在中国搞养殖,精品要放在标准的第一位,因为价格与品质息息相关。”铭治集团战略创新中心总经理周胜利提到,未来的养殖模式,依旧是朝着养殖精品大虾的方向发展的。他在论坛中指出罗虾苗过度依赖空运是苗种不稳定和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并表示本土化育苗势在必行。
未来已扑面而来,养虾业正进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黄金时代!育种技术的升级、智能设备的普及、养殖模式的优化等,皆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尤其在微利化时代,唯有全行业拥抱科学技术创新,才能实现降本增效。
会上,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循环农业事业部总监史忠民向大家介绍第五代新型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同时,上海泰缘还制定了罗氏沼虾4.0高效养殖方案,其本质是促生生物絮团技术和生物絮团技术的活用,具体来说是通过“绿色抑菌+高级氧化解毒+碳源和微量元素+适宜的有益菌”绿色复合水处理技术,再结合“生物+新材料”生物絮团技术。
“有时候,漂亮也是有毒的。”这是渔美康集团创始人、副总裁周锡勋在会上对虹彩病毒的形容,他表示,当前并没有针对虹彩病毒病的特效药,唯有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病毒侵袭。渔美康集团研发“虹彩康泰”功能包,有效提升罗氏沼虾的抗虹彩病毒能力。
“不管从养鱼、还是养虾来讲,无抗养殖都是未来必然的方向。”广州市民昕饲料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郑书星介绍,通过添加靶向作用的添加剂,可对养殖过程中的细菌、虹彩病毒以及孢子虫进行靶向的预防和抑制,这也是民昕饲料目前的发展方向。
朱建洪 黄就平 刘朝发 刘惠明 陈坚球 陈海荣 杨健强 吴汉灵 梁银英 林锦辉 黄才武 李鸿基 杨斌 林耀东 杨根盛 周叶光 吴锦洪 梁海峰 郭卫能 周正人 黄恩福 赵汝军 林汉荣
罗国华 黄继昌 张钧 王青加 李来游 吴应勇 黄友江 文露婷 陆星新 梁光铖 都勤学 莫肇生 周兆发 李焕祥 刘志坚 林志恒 袁嘉烨 苏博东 谭乃成 丁乐槟 闫康 罗楚桥 肖树钦 吴国松 梁志镗 张伟源
拟邀请对象:政府、协会、特邀专家、会员单位、养殖大户、饲料企业、经销商、加工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餐饮企业等代表约500人。